中國詩歌網絡發展史軌跡:從萌芽時期、樂趣園時代到春秋戰國時代
我經常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詩歌發展被烙上了網絡時代的鮮明印記。那么,這具體是什么情形呢?這是一個大課題。此篇小文擬先梳理出一條中國詩歌網絡發展史的軌跡來。我感覺,它完全可以概括為這么三個階段:萌芽時期、樂趣園時代、春秋戰國時代。
整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本世紀前幾年,是中國詩歌網絡發展的萌芽時期。
據時代詩歌網上的資料介紹,1990年11月28日,中國正式在SRI-NIC(斯坦福研究所網絡信息中心)注冊了頂級域名CN,開通了CN國際電子郵件服務;1991年,王笑飛創辦了第一個中文文學通訊網“中文詩歌網”;1993年3月,詩陽通過電郵網絡發表第一首網絡詩歌。這些都發生在中國大陸域外。
其實,我國大眾接觸互聯網并沒有那么早。據記載,1995年5月17日“世界電信日”,中國才向社會公眾開放了上網業務,當時郵電部在北京西單電貿大樓設立了業務受理點。1996年11月15日,中國第一家網吧實華開網絡咖啡屋開業。1996年底,全國的網民數量僅10萬,一說20萬。但是,在那個時間節點,能上網的主要是機關單位,應該不是一般民眾。1994年,我去讀大學,那時微機室還鋪地毯,進去戴鞋套,總之將電腦當成了寶貝。其實,現在我們知道,電腦很“皮實”,踹兩腳也沒事。后來,大學外有網吧了,為了考計算機證書,我還去網吧練過電腦,記得大家都在玩游戲。我上網,是1998年畢業后參加工作的事。那時上網主要是看新聞、聊天。聊天室很火,各個網站都有,進去群聊,特別能提升打字速度。
8U8開啟了中國互聯網免費行業的閥門。不過,現在關于它的信息大多已成為網絡浮云,不少已矛盾不清。我們在8U8 上面的文學藝術網站“七十年代人”是1999年底整的,開辟有詩歌專版,用FTP上傳,先線下設計好網頁再傳上去,用HTML語言。當時8U8提供的免費空間,先是8U8,后面才是Y365,記的當時也有收費的,它是“兩條腿”走路。它的第二代免費個人主頁可能是2000年整出的。據說,8U8曾擁有百萬用戶之多。它上面有不少詩歌文學網站,不過現在都找不到痕跡了,那么多站長也消失入網絡之海中了,或許有的已退出網絡。我們的網站后來改名為“70代&E—文化網”,并創辦了報紙型紙質刊物的《E—文化報》,直到8U8關閉。
在這一萌芽時期,中國詩歌網絡發展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原始性。網站都很簡單,畢竟在那個時候懂計算機語言的人并不是很多,懂又喜歡詩歌的就更少了。二是分散性。象星星之火,相互之間缺少交流,各自聚合的詩友也不多,因為那時能上網的民眾不多。三是單向性。網站的網頁都是單向宣傳的,沒有互動功能。因為跟帖功能,在我國是在2003年才出現的。
后面是樂趣園時代。樂趣園,是以論壇為主的大型網上社區,上面“寄居”了不少詩歌網站。羅振亞在《新詩成就估衡》一文中論述,“據統計,2005 年在樂趣園上注冊的詩歌網站即有上百家,事隔四年后的今天已超過1000 家,‘界限’、‘靈石島’、‘鋒刃’、‘詩江湖’、‘詩參考’、‘詩生活’、‘東北亞’、‘終點’、‘揚子鱷’、‘南京評論’等都是比較強勁、具有影響力的詩歌現場與陣地”。這是中國詩歌網絡發展的一個爆發期,稱之為時代完全是當之無愧的。其實,它的論壇很簡單,一般是樹型的,且有發貼數量限制,積分多了存貼量才大,導致不少站長不得不刪貼以騰出空間。我到樂趣園是2006年前后的事。在上面建了不少網站,如文藝家論壇、漢語詩人論壇、漢詩社論壇、作家新勢力論壇,等等,可以說是自8U8之后的延續,紙刊由《E—文化報》改為《文藝家》,還作為一家報社的地方刊出過,也創刊了紙質的《漢語詩人》,并依托作家新勢力論壇在2006年10月由國內國家級出版社出版了詩文集《當代作家新勢力文萃》。
后來,樂趣園也成為煙云了。現在百度一下,搜不到什么了。原先眾多詩友貼在上面的詩稿俱化為烏有。這充分說明了網絡詩歌的致命缺陷:離開了網絡,它將不復存在。現在,不少人反對詩歌市場化,可是,我們想想,詩歌不市場化,詩歌怎么生存?詩歌網站怎么生存?免費的空間說不準一下子就玩完,收費的域名和虛擬主機,沒有銀子能得到么?能堅持么?看著好好的,大家將自己的作品貼上展示出來,甚至整出電子雜志,哪一天斷了糧草,還不是和那些網站一樣連影也找不到么!
話回過來,以樂趣園命名一個詩歌時代,是有道理的。在那時候,中國詩歌網絡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以前不具有的特點:一是互動性。論壇化的跟貼,為詩友交流提供了便利。二是大眾化。以樂趣園為平臺,聚合了數以萬計的詩友,詩歌通過網絡第一次成為大眾化的文藝形式。無門檻的網絡使每一個人都有了成為詩人的可能性。三是一體性。可以說,當時除了樂趣園,沒有如此大的詩歌平臺。雖然上面詩歌論壇數以千計,但是只需要一個注冊名,就可以逛遍所有的論壇,除特別限制的,都可以發貼。所以說,樂趣園是一個大的詩歌景點,各個在上面的詩歌論壇是小景點,一張通票游完全景。這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出現的特定詩歌景觀。后面,不會這樣了。
再后來一直到今天是中國詩歌網絡發展的春秋戰國時代。在樂趣園的后期,提供免費空間的空間商已有好幾家,如TOPZJ、5D6D等等,詩友出現了轉場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面所說的樂趣園的論壇形式過于簡單。也有的購買一級域名和虛擬主機建立獨立網站。如我們的文藝家網和漢語詩人網(后改為詩人網,延續至今)就是在2008年創建的。后面樂趣園停擺,上面的詩人和詩歌愛好者被迫全部轉場或離開網絡。轉場的分流到各大獨立詩歌網站,如詩選刊論壇、詩歌報網等等,和利用免費空間建立的詩歌網站,如中國詩選刊網(已獨立升級為中國詩歌會網)、中國韻律詩歌網等等,當然也包括新浪、搜狐等網站建立的詩歌文學論壇或圈子。只所以叫這個時期為春秋戰國時代,是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一家詩歌網站能扮演象樂趣園那樣的角色了。
這一時期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共生性。獨立的一級域名的詩歌網站、“寄生”于免費空間上的二級域名的詩歌網站,依托商業網站的詩歌論壇,共生共長,卻都在千方百計地爭取自己的詩歌地盤。二是多樣化。除了上述詩歌網站、論壇,還出現了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三是自閉性。詩歌網站之間缺少交流和互動,各自為政,有的還相互為敵。去年,我就想整中國詩歌網站站長峰會,約站長們定期聚聚,共議詩歌發展大計,可惜到現在還無雛形。四是扎堆化。出現了詩人和詩歌愛好者扎堆于幾個大詩歌網站的現象,小詩歌網站越來越蕭條。發展好的詩歌網站一般具有經常推出紙刊、有詩歌活動、有中堅人物主持、有創新點等幾個要素。我認為,這一時期是一個長期的詩歌發展階段,有的特點可能會仍然存在,有的特點或許會更凸顯,當然,亦會出現一些新氣象。讓我們拭目以待!
張光國2013年5月21日夜于靜思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