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紅艷新著《百花亭抒懷》序〗雋秀:戀戀詩情,一路吟唱一路歌
戀戀詩情,一路吟唱一路歌
○雋秀
今年8月初組織第二屆中國詩人峰會暨中國詩人采風行——走進內蒙古系列活動時,我家先生傳話說陳紅艷老師特意囑托我為她的第二部著作《百花亭抒懷》寫序,感覺很是惴惴不安,因為我從沒有給別人的書寫過序,所以非常擔心辜負了陳老師的熱情和期望。其實,陳老師是老朋友了,從浙江紹興到內蒙古呼和浩特,一路走來,在詩歌文學的路上,直接、間接地,我們有了太多的共鳴和感受,說點什么,還是能整出來的,所以,我就紅上臉來個“大姑娘上轎”吧。
陳紅艷老師是安徽知名的女詩人,在詩歌文學創作方面,堅持了很多年,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她的作品,我拜讀過不少,在我們近幾次組織的詩歌文學活動中,也很受歡迎,評價很高。在當今中國詩壇的女詩人群落中,這十年來,我接觸過很多人,感觸很多,而她是其中作品比較有個性的。她作品的最大個性,我以為,是緊緊地抓住了安徽安慶百花亭這個地域特色和文化富礦,“立足百花亭、戀戀百花亭、抒懷百花亭、放歌百花亭”,做了深入的挖掘和詩性的探索。從《百花亭戀》到《百花亭抒懷》,她用詩人的詩性情懷和獨特視角,一步一個腳印,一路吟唱一路歌,傾訴出她對這片鄉土和校園的真情熾愛和所有生命中的純真和感動。
這部《百花亭抒懷》,除了上述個性,還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質:
一是滿滿的情感。陳老師是性情中人,各種關系處理得很好。我發現,她跟她兒媳的關系處理得很好,小媳婦在她面前象女兒一樣。這種情況,不多見。從中可見她的人格魅力。在《百花亭抒懷》中,有不少詩文是她寫給親人的,或對別人作品的點評,或別人寫給她的評論,都從各個角度呈現出她的性格和文風:情感滿滿。她寫到父親,“記憶像亂石下泉水湫湫溢出”;她寫給兒子,諄諄教誨,不厭其細,舔犢之情躍然紙上;她寫到小弟妹,“不由自主,傾心;風雨同舟,情深”……我在她的文集中找到了答案:因為她“最尊崇、最贊美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愛滿天下”。
二是暖暖的色調。通讀《百花亭抒懷》,給我一種暖暖的感覺。如果一定要把詩人區別為悲情詩人和樂天詩人,我認為陳老師當屬后者。她的作品,總是給我們眼前呈現出暖暖的色調,以一抹柔情觸摸我們內心的最柔軟處。她“拽著一個浪漫的夢”,“用一生,用一心,去愛”;“一脈深情悟人生”,“捧著一炷心香去冥想、去祈禱、去喝彩、去歌頌”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事情;“靜聽花開,深情漫溢”,用詩歌文學這一載體去描繪、抒寫自己眼中的暖色人生。
三是密密的裁剪。“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而作家詩人獨具特色的筆法,就是構思、鋪張文本的剪刀。對《百花亭抒懷》來講,我感覺一個比較明顯的筆法就是細密。陳老師比較喜歡細節描寫,添了一筆又一筆,織了一針又一針,加了一色又一色,寫就一篇又一篇有血有肉的詩文,讀后感人至深。比如,《詩集〈百花亭戀〉研討會紀實》,細細密密地寫了近三萬字,記錄下了安慶醫藥高專《百花亭戀》詩集研討會暨紅五月詩歌朗誦會中每一個動人的細節,使人如身親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言五語,權以為序。最后祝愿陳老師今后創作出更好的作品,登上更高的新樓臺!
2014年10月20日于山東濰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