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王華碧詩友并從中國詩歌史論詩歌長短及其他
〇張光國
王華碧詩友,是我們中國詩歌會重慶九龍坡分會會長,她昨天晚上微信@我,提出了一個關于詩歌長短的問題。今天早上我作了答復,現在將這些話放在一起,理順了一下,并加上了一個標題,分享給眾位詩友,以企批評指正和共同進步!
長短,是審視詩歌的一個重要角度。詩歌是精短文學,它的長短與想要盛載的內容怎么做到有機整合和藝術處理,是一門大學問。從長短這個角度來區分現代詩,自現代詩產生以來,有這么幾個概念,微型詩(微詩)、小詩、短詩和長詩。但行數標準亦有爭論。
對于這個問題,以前我也曾寫文章論述過。我的觀點,基本是這個意思:微詩,三行以內;小詩,五行以內;短詩,三十行以內;長詩,三十行或三十多行。
王華碧詩友所指那位詩友的觀點,直接從字數上進行區分,仿照古體詩吧,意義不大。現代詩,連長短句(詞)的規則都不考慮了,還考慮什么三言、五言、七言,等等。這些年,很多標新立異者,都難成氣候。比如,有的仿照西方詩歌,搞什么十四行詩,都是自說自話吧。
從中國詩歌史的角度看,其實,就是所謂現代詩,可能也并不是什么新事物。看看《詩經》上的詩歌文本,和現代詩有什么大區別呢?其實,《詩經》上的詩歌,很多,從根源上講,是采詩官從民間訪問得來的,最起碼《風》這一部分基本都是。只是,后面,在成書過程中,都經過了圣人孔子的編輯和潤色。所以,我們可以想象,這些詩歌,一開始在民間時,它們的初始形態或原生態就非常可能差不多就是我們今天現代詩的樣子!
就是從所謂現代詩的產生以來,它的根本性的變化,不大。我們可以看一看它近百年來的發展史。有什么呢?好象,并沒有。有很多人,都嘗試去創新,但是,可以說,幾乎沒有什么效果。
近百年的現代詩發展史中,中國詩歌,從形式中看,有革命性的變化么?沒有!前面已分析,就是現代詩或曰新詩,或其最貼切的表述——白話詩,古已有之!百來年,它的形制,沒有什么根本性的變化!不只是根本性的變化,一般性的但能叫得響名堂站得住腳的變化,都沒有!
近百年的現代詩發展史中,中國詩歌,從內容中看,有革命性的變化么?沒有!其實,從內容這個視角看,我們中國的詩歌,我們現在正在寫的詩歌,它所盛載的大內容,以前沒有么?好象,都有!當然,今天詩歌所涉及的某些具體事物,以前社會沒有。這是肯定的。它所想教化的道理,以前沒有么?僅是在諸子百家爭鳴時代,什么觀點沒有呢?它所想表達的情感,以前沒有么?哈哈,都有!是的,都有!
近百年中國詩歌的革命性變化,只有一個!什么呢?只是詩歌的載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就是詩歌載體從紙質載體到了紙質載體與電子載體并行而已。
這個而已,和很多變革相比,確實是差強人意,但是,不容小覷,因為它真正的能量非常巨大。如果沒有信息時代,我們的詩歌早就真正邊緣化了!而因由信息時代,中國詩歌進入了真正的全民化,進入了新的大繁榮期!在這個新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或都已成為詩人!其實,這并不是貶義,更不是黑色幽默。今天,詩歌從神壇上跌落,從以前主要是統治階級和士大夫階層把玩的玩具,成為今天所有階層都可以自由隨意使用、零成本公開表達和線上線下交流聯誼的載體,真的,以前沒有哪個時代,比現在做得更好!
其實,這就足夠了!詩歌,畢竟只是一個體量小小的文學藝術形式。
我們都應該慶幸和珍惜,我們生活在了這個中國詩歌的全新時代!
一起努力吧!
2020年3月15日晨于靜思軒
【作家簡介】張光國,筆名毓榕、軒轅國,1975年生于山東濰坊,1998年畢業于山東省曲阜師范大學,曾進修于魯迅文學院,做過教師、編輯、記者、報社駐濰坊工作站站長、濰坊萬眾傳媒總經理。系《詩》、《漢語詩人》、《詩人與詩》、《中國詩風》、《短歌行》、《詩三百》、《詩評家》、《中國詩歌鑒賞》、《大唐》、《作家與文學》、《作家與詩人》、《文藝家》、《文藝雜志》、《神洲文學》、《金鳳凰文學》、《紅高粱文學》、《鄭板橋文藝》、《毓榕文學》、《名人名家名品》總編,世界詩人協會、中國詩歌會、中國詩人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新詩社社長、大唐詩社社長,中國詩歌學院、白浪書院客座教授,作家詩人高級研修班導師,神洲文學院院長。創建詩人網、中國詩歌會網。對小詩的定義、內涵、外延及本質特征、特點特色進行了界定和論述,繼承創新小詩、重塑小詩派、延展推動小詩運動;發起新古風運動,倡導從詩歌的制式、韻律等方面入手,以古風載今事,溝通好、融合好、發展好中國詩歌的歷史、今天和未來;創建回歸詩派,倡導回歸真我、回歸生活、回歸詩歌;創建中國樂畫詩派,倡導樂、畫、詩的有機統一;創建中國山水詩派,繼承、創新山水詩,以詩歌現場活動開創山水詩創作新局面;創建中國草原詩派,著力以草原題材為突破口和創作特色,挖掘一批優秀的草原詩歌,推介一批優秀的草原詩人,進一步推動詩歌的繁榮與發展,進一步增進詩人之間的聯誼與交流;創建中國鄉土田園詩派,倡導以鄉土、田園為思想內核,進一步推動鄉土田園詩的創作與發展。創始帶著文藝去旅行、帶著詩歌去旅行、詩意的行走、網絡時代詩歌大展、網絡時代詩歌節、孔子詩歌獎、陶淵明文學獎、李清照詩詞獎、詩人節(世界詩人節)、中國詩人大會、中國詩人峰會、紅高粱詩會、紅高粱筆會、紅高粱作家論壇、中國詩文研討會、中國作家詩人論壇、北海文藝沙龍、鳳凰與白狼文學藝術沙龍、中國詩歌展、中國詩人采風行、中國詩歌會年會、唐風宋韻詩行天下、中國作家詩人采風行、中國山水詩人論壇、中國山海詩會、中國草原詩會、中國昆侖作家論壇、中國昆侖詩會、中國風雅頌詩歌頌讀節、中國詩人旅行家論壇、中國明星詩會、中國鄉土田園詩人論壇、中國山水詩派且行且吟詩會、大唐詩歌節、新詩百年峰會、中外詩歌大展等一系列大型詩歌文學藝術評比和研討交流、采風活動。1999年發表小說處女作《杏花》,自1994年從事創作以來,已發表各類作品一百余萬字,獲得國家級、省市級等若干獎項。出版個人詩集《詩人與美人魚》、《陶罐上的少女》,詩歌評論集《同鳳凰與白狼一起吟唱》,詩話專著《黃鶴樓詩話》、《北海詩話》,長篇小說《沙僧別傳》。策劃出版長篇科幻小說《不明飛行》,學術專著《透析〈論語〉智慧》、《〈老子〉正道與當世迷途》等;編著《當代作家新勢力文萃》、《當代中國作家名錄》、《當代中國詩人名錄》、《網詩詩典》、《中國優秀網絡詩人》、《中國最佳詩選》以及文叢《北海文叢》、《北海詩稿》、《北海詩箋》、《網絡時代作家詩人》等數十部。 |
|